預(yù)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xué)員個性化學(xué)習(xí)需求 馬上報名↓
就快高考,馬上就要上“戰(zhàn)場”的孩子卻每天不睡覺、不吃飯、狂看電視,一提到診斷還大發(fā)脾氣……昨天在南京曉莊學(xué)院莫愁湖校區(qū)舉行的高考家長面詢會上,眾多考生家長心急如焚地向南京曉莊學(xué)院心理研究所所長陶勑恒教授尋求“良方”。
然而陶教授的回答卻讓無比緊張的家長們吃了一驚——較后幾天,少管孩子!
狀況一
一向成績好的女兒卻不肯寫作文了
面詢會上,南京的陳先生著急地向陶老師講述了女兒較近的突然改變:臨近高考,女兒小文(化名)的情緒就開始不對勁,脾氣越來越壞,情緒也常常起伏不定,晚上連覺都睡不好。有一次診斷成績公布后,女兒一回家就發(fā)火,越勸鬧得越兇。后來父母仔細詢問才知道,女兒這次語文沒考好,平時可以考到130分的,這次卻只考了100分。特別是作文,一向作文成績突出的她這次卻跌了跟頭,分數(shù)很低。家長向小文打聽診斷情況,小文居然朝父母大吼:“我不寫作文了”、“作文從來沒寫好過”……
■解決方案:
允許孩子哭哭鬧鬧
陶老師表示,這類孩子屬于“高自我期望”型。一般來說,孩子的自我期望越高,他的自我壓力就越大,雖然嘴里說的是“不干”了,但心里卻想的是要“干好”。因此,如果考前成績有波動,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大考,而過多擔心診斷的發(fā)揮又很容易喚起他們以前考砸的記憶,從而更加不安,會采用發(fā)火、哭鬧等形式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陶老師建議,家長首先要認可孩子的期待,“考不好不要緊”之類的話千萬不要說,這會傷了孩子的信心;其次,當孩子因為成績離期望值較遠而發(fā)泄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辯駁,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讓她哭,讓她鬧。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僅僅是從態(tài)度上支持,不對發(fā)脾氣本身這個行為作出否定的評價。陶教授提醒家長,這個時候孩子較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他們并不需要家長多說什么,適時地給孩子遞上一杯水,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肯定較重要;再次,如果孩子睡眠不好,也不要有過多的擔心。要知道,高壓情況下能保持4小時的深層睡眠就夠了。家長如果過多警告孩子反而不好,“早點睡,睡了才有精神診斷”這樣的話更容易激起孩子的焦慮。
狀況二
不說話的孩子突然說我要死了
同樣因為緊張,上海家長方女士的女兒蕾蕾卻表現(xiàn)得冷靜異常!芭畠翰⒉霍[,只是胃口越來越差,吃不下東西,而且人也越來越悶,要不一個人躲在房間里,要不一個人安靜地看電視。較讓我害怕的是,昨天女兒突然說‘我要死了’!”方女士焦慮地向陶教授尋求解決方法:“高考快到了,女兒這樣下去身體肯定吃不消,但是讓她吃東西又沒胃口,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吃飯不規(guī)律的原因,較近一個月,女兒的例假周期居然縮短到半個月!狈脚客嘎叮畠旱囊荒?嫉貌诲e,二模卻考砸了,之后情緒就一直不好。
■解決方案:
吃飯診斷別聯(lián)系
陶老師表示,如果孩子身體沒有健康問題,那么吃不下飯一般來說都是緊張造成的。但家長千萬不要硬逼著孩子吃飯,更不要把吃飯和診斷聯(lián)系起來,“女兒,快吃啊,快要診斷了”這樣的話不要說,把吃飯與后面的診斷聯(lián)系起來的話會給孩子增加新的負擔。陶老師建議,如果孩子胃口不好, 家長不要期待她吃飯能香起來。家長要做的只是為孩子準備好隨時可以吃的食物,而不是一味地勸她吃東西。如果孩子不樂意開口說話,也不要硬是找話說,此時孩子較需要的是有人“扶”和“撐”。如果平時細心的話,家長應(yīng)該知道孩子平時和誰較親,如果平時和媽媽“掏心窩”,那媽媽就可以多陪陪她,陪她聊聊天。不過,媽媽也不要說出自己的擔心,可以適當?shù)卦儐枺骸澳愫孟褫^近很煩?”如果孩子想一個人待著的話,那就干脆不要打擾她。陶老師表示,要讓孩子把情緒調(diào)整到較自然,家長先要學(xué)會用較平常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的表現(xiàn),不要給孩子增加新的負擔。
狀況三
孩子竟說要高考不如去“炒股”
講座中,陶老師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有位考生家長通過熱線打來電話向陶老師訴苦:高考沒幾天了,兒子卻不想?yún)⒓恿。一問才知道,這位先生的兒子平時特別迷戀電腦游戲,每天泡在網(wǎng)上的時間幾乎都有3-4小時,時間長了兒子的游戲水平確實也挺不錯的。正因如此,兒子居然異想天開,要成為職業(yè)的電子競技選手,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大賽。爸爸被兒子的理想嚇了一跳,趕緊找了相關(guān)的資料進行調(diào)查,一看發(fā)現(xiàn)職業(yè)選手的年齡不能超過24歲。本以為用這個理由可以說服兒子,誰知兒子卻告訴他,24歲之后可以炒股。經(jīng)過反反復(fù)復(fù)的開導(dǎo),兒子這才十分不情愿的同意參加高考。
■解決方案:
讓孩子舒服就好
陶老師表示,雖然這個孩子有點荒唐,但家長的做法也并不正確。因為家長考慮過遠的事情并不合適。越臨近診斷,越不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習(xí)慣。其實,舒服、自然、順心是較好的。如果孩子喜歡玩游戲,只要不影響診斷,可以讓他玩;有的孩子喜歡邊看書邊聽音樂,這種習(xí)慣雖然不好,但是孩子喜歡,就讓他去做;甚至有些孩子會因為壓力嘗試抽煙,家長看到了也不要大驚小怪。改掉壞習(xí)慣可以從長計議,因為要改掉并不能一夜奏效,而且需要一個不舒服的適應(yīng)過程,在診斷的關(guān)口,就讓孩子選擇他較舒服的方式吧。
怎樣陪孩子走過高考
陶老師提醒考生家長,雖然診斷前只有三天的準備時間,但家長的“功課”卻要一直做到診斷之后。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調(diào)整情緒,家長也要“三步走”:
考前:當好孩子的粉絲和親友團。要支持孩子,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如果一有風(fēng)吹草動自己先慌了手腳,孩子自然更加焦慮不安;作為孩子的頭號支持者,要給孩子打氣,適度的期許能夠增強孩子的信心。
考中: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泰山”。送考是家長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路上,家長都應(yīng)該讓孩子放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和支持。臨進考場時,家長沉穩(wěn)的氣度會增加孩子的底氣,適當?shù)嘏呐募绨,摸摸頭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情流露。
考后:當好孩子的“守護神”。每門診斷之后家長較不能做的事情正是詢問診斷情況。出了考場,就不要管上門的診斷。不僅如此,家長還要擔負起守護者的角色,盡量避免老師詢問孩子的診斷情況。
[!--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