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入學和小學選擇學區(qū)房入學,一定要謹慎才行,不然,可能交了錢買了房,卻沒有對口學校。7月29日,上海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受理了一樁“地位懸殊”的案子,原告方是家住浦東新區(qū)的小甜(化名)一家,而坐在被告方的,是浦東新區(qū)教育局。那么到底是怎樣一樁案子使得布衣出生的小甜父母與浦東新區(qū)教育局對簿公堂呢?
起因
買了“學區(qū)房”,卻連對口學校都沒有
小甜居住在浦東新區(qū),已經到了入學年齡(2014年),父母卻發(fā)現(xiàn)那年的《浦東新區(qū)義務教育招生小學招生地段公示》(下稱對口方案)根本就沒有自己現(xiàn)在住地所對口的小學。倍感疑惑的小甜父母多次走訪浦東教育局之后,得到的回復是:其住房為商業(yè)房改住宅,沒有對口學校。但教育局根據(jù)對口方案的精神和“就近入學”的原則,提出了讓小甜就讀上海市第六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或浦東新區(qū)第二中心小學的方案,征求小甜及其父母的意見。
但小甜及其父母認為,教育局安排的學校并不是離家較近的,而是提供了離家較遠的兩個學校供他們選擇,顯然不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因此拒絕了教育局提出的方案。
經過
“就近”不“較近”,“官”、民對簿公堂
2014年4月,經過多次交涉無果后,小甜的父親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以小甜為原告,自己為法定代表人,將浦東新區(qū)教育局推上了被告席。
庭審中,小甜的父親強烈請求法院判令浦東新區(qū)教育局按照由遠及近的原則順序安排小甜的入學名額,助力給予小甜公開、公平、公正的就學機會。此外,他同時訴請要求判令浦東新區(qū)教育局賠付精神損失費1元。
浦東新區(qū)教育局解釋稱,該局履行了法定職責,通過網(wǎng)站公開了各小學對應的地段及入學通知,對于小甜父親的提問均予以答復,并非拒絕將小甜戶籍劃入對口小學,而是因為其戶籍地的住宅從規(guī)劃到建成沒有任何部門向該局征求有關該住宅建設所涉及的教育公建配套設施的意見。小甜提出相關申請后,該局曾先后提出讓小甜就讀六師二附小或二中心小學的方案,并書面通知小甜將就讀的小學,故請求駁回訴請。
2016智康暑期課 | ||
預初銜接課程 | 點擊咨詢 | 點擊查看專題 |
新概念英語 | 點擊咨詢 | 點擊查看專題 |
初中文言文專項課程 | 點擊咨詢 | 點擊查看專題 |
小學1對1獎學金課程 | 點擊咨詢 | 點擊查看專題 |
小學1對1精品課程 | 點擊咨詢 | 點擊查看專題 |
課程相關咨詢電話 :4000-12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