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賞析
2017-06-19 06:07:37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賞析!阮籍的《詠懷》82首是有名的抒情組詩,當中反映了詩人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在種種醉態(tài)、狂態(tài)掩蓋下的內心的無限孤獨寂寞、痛苦憂憤。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知識點大匯總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賞析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政治嚴酷,名士多有生命之憂。自古以來困擾著人們的生命倏忽如逝水的憂慮更迫切地擺在人們的面前。面對人生短暫之憂,吃藥求仙者有之,以擴展生命時間之長度;瘋狂享樂者有之,以增加有限生命的密度。這幾乎已成了當時士大夫企圖擺脫生命之憂的兩種基本生活態(tài)度。但是,在詩人阮籍看來,這兩種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并不能從本質上超越人生的短暫,所以,《詠懷詩》中雖有大量憂生之嗟的作品,也有表現(xiàn)如何超越人生短暫的積極態(tài)度,提出不同于以上兩種生活態(tài)度的積極主張的作品,這就是《詠懷詩》第三十八首《詠懷·炎光延萬里》、第三十九首《詠懷·壯士何慷慨》兩首詩。它們抒發(fā)了詩人欲建功立名、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以為只有功名和事業(yè)才能擺脫人生的榮枯,只有忠義和氣節(jié)才能流令名于千古,從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暫。
第三十八首《詠懷·炎光延萬里》前六句以象征的手法,描繪了詩人心目中“雄杰士”的形象。開篇“炎光”二句出語恢弘,渲染出了一個極為雄闊的環(huán)境,為下四句直接描繪“雄杰士”的活動提供了一個無比壯闊的空間。這一聯(lián)作為起句,橫空而來,奠定了全詩并吞宇內,包舉八荒的氣勢。“彎弓”二句寫“雄杰士”的活動。“扶桑”是傳說中東海日出處之神樹。全句是說“雄杰士”把彎彎的弓弦掛在扶桑樹上。“長劍”句是說“雄杰士”把長劍倚靠在天外。字面上看這句出典于宋玉《大言賦》,實則與前一句一樣,是以極度夸張之語刻畫了“雄杰士”無比高大的形象。這種夸張明顯帶有象征意味,所以大膽奇特而又不失之險怪,它與前二句壯闊的空間描寫在氣氛上十分諧和,更增強了此詩涵渾六合的壯浪氣象。接下“泰山”二句是寫“雄杰士”眼中所見。因為“雄杰士”形象無比高大,所以在他眼中,高高的泰山好像只是一塊磨刀石(砥礪),長長的黃河也似乎只是一條衣帶。這二句出典于《史記·高祖功臣年表序》中的“封爵之誓”:“使河為帶,泰山若厲(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但誓詞乃是表示黃河不能成為帶,泰山也不能成為礪,故功臣后裔將永遠享國的意思。阮籍借用這二句卻賦予了新的意義,仍是為了烘托“雄杰士”的高大形象。
以上六句總的說來是刻畫“雄杰士”的形象,詩人是借以表現(xiàn)自已超越生命短暫的積極人生主張,即下文的“功名從此大”的意思。“視彼莊周子”以下四句是用了《莊子·列御寇》篇中的故事:莊子將死,他的孩子要厚葬他,莊子卻主張不要棺槨的天葬,孩子們說,天葬會被烏鳶食尸,莊子卻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莊子的回答本是很曠達的了,但詩用此典卻是表達詩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即人生無論是生(“榮”)還是死(“枯”)都不足倚憑,到頭來誰還不是為烏鳶螻蟻所食呢!僅從此四句看,似乎詩人與莊周子對人生的態(tài)度沒有什么區(qū)別。莊子之榮枯不足賴就是齊生死,即視生死是同一的,沒有什么區(qū)別;阮籍雖從莊子的故事中也看出“榮枯何足賴”,卻并不如莊子那樣以生死為同一的虛無,他實際上要超越生死之界線,建立永恒的“功名”。
所以,較后詩人用“豈若雄杰士,功名從此大”二句點明主題,收束全篇。他承認莊子的命題:“榮枯何足賴”,但又指出:生命并不僅僅是一從生到死的過程;雄杰之士便是以其“功名”,延續(xù)了自己的存在;仡欓_頭的描寫,便可以看出這一形象,實際是超越肉身生死的象征。
關于這首詩古今多以為詩人是鄙薄“功名之輩”,黃節(jié)先生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說:“‘雄杰士’——即指上掛弓、倚劍、礪山、帶河——功名之輩。‘豈若’二字,有不與為伍意。亦猶傳所云:‘不與堯舜齊德,不與湯武并功’也。”以為詩人用“豈若”二字否定了“雄杰士”,而實際上詩人是說“莊周子”的人生主張不如“雄杰士”的人生態(tài)度那樣真正超越了生死之限,建立了永恒的功名。當然,阮籍在《詠懷詩》也說過否定功名的話,但這大都是在他感覺到功名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賞析!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QQ掃一掃您將獲得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