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寫作特點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寫景物很少直接寫出,而是采用側面烘托的辦法。例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然后借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面加以烘托。又如寫雪,除“冰雪”“雪與人膝齊”等正面描寫外,又以“明燭天南”“白若”“絳皓駁色”等作側面烘托,給人以想像,又生動有趣。
語言簡潔、生動。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卻充分表現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從京師到泰安,只用“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簡潔生動地點出了季節(jié)、路程,并照應了先進段的古長城。又如寫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較后一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較能體現這個特點,寥寥幾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蓋的景色描寫出來了。
全文共有五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
先進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較高峰—日觀峰的位置。
作者采用由“面”到“線”再到“點”的寫法:
先寫汶水和濟水的分流,是“面”;
再引出兩水的分界線——古長城,是“線”;
然后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點明泰山較高峰——日觀峰的位置,是“點”。
這個“點”,為下文敘述登山路線和觀日出作好了鋪墊。
第二段:記述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后所 見的景象。
這是本文敘寫的重點之一。
先寫由京師到泰安,點明游覽的時間和節(jié)令;
再寫由山麓到山頂,詳細記述路程的遠近、山路的石級、經由的路線、古人登山的情況以及相關的一些地理知識;
較后寫到達山頂后所見的景象,由遠及近、由上而下地寫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渾和壯闊。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給讀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畫面。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先以日觀峰為參照物寫其周圍的高山建筑群,再寫返回途中所見道中石刻,表現了泰山的古老風貌。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以“雪與人膝齊”結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先進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先進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后參觀名勝古跡,較后補記泰山極頂的景物特點。
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現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圖畫。
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出: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敘述作者與朋友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生動的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冬日登臨泰山,其艱難可知,又在文中全不見一絲寒氣,到處是雪后的奇景和明媚的陽光。
寫法有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特點。
找出文中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體會其特點和作用。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象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是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象自然內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象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
相關推薦:
★2017上海中考語文《登泰山記》考點匯總
愛智康初中輔導頻道為大家提供了中考文言文登泰山記閱讀題(含答案),大家可以拿去好好看了!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撥打免費電話: !或者直接加入QQ群:143281843 老師們?yōu)槟诰答疑!還有更多學習資料等你下載!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