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高一歷史診斷題!歷史不僅具有學科自身的體系和廣泛的包容性,它還包括了人、社會以及自然的關系,而且它還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以及國際關系和社會的風俗。下面是愛智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診斷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中學歷史教材《新理論中國歷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統(tǒng)治地位,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們現(xiàn)行歷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會 C.宗法制 D.禪讓制
2、《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記載了賈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動。這種祭祀活動要追根溯源的話,要追溯到( )
A.分封制 B.封建社會 C.宗法制 D.禪讓制
3、假設你是中國秦朝時期的丞相,當你與同時期的羅馬元老院成員相遇時,在治國原則上的較大分歧是
A.“秦法”與“十二銅表法” B.“郡縣制”與“元首制”
C.“皇權至上”與“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與“公民大會”
4、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經(jīng)歷了“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演變過程。下列描述與“科舉制”相關的是
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B.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龍生龍,鳳生鳳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5、《荀子•君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nèi),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認為,君主應當
A.建立上傳下達的郵驛制度 B.經(jīng)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間體察民情 D.加強對中央與地方官員的監(jiān)察
6、秦漢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內(nèi)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著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斷的改革 B.鞏固君主集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nèi)容
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彌合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礎
7、下列關于明朝“內(nèi)閣”的表述,正確的是
A.是明太祖為制約相權而設立 B.通過票擬權制約皇帝決策
C.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nèi)侍機構 D.法定的中央一級機構
8、從明朝廢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反映了
A.中央集權制度日趨完善 B.君主專制制度少有鞏固
C.內(nèi)閣掌握國家軍政大權 D.封建制度的基礎開始瓦解
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貴族組成的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jīng)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
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這種說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B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C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D城邦的實質掌握在少數(shù)奴隸主手中
10、辯論是雅典公民大會較重要的程序。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公民大會只是辯論場所,不作出決策 B.辯論是公民行使自己權力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會辯論客觀上促進文化發(fā)展 D.辯論的氛圍益于蘇格拉底等大師的成長
11、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
①是一部由貴族、平民兩個階層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 ②把貴族壓迫的隱蔽特權變成了受法律約束 ③體現(xiàn)了貴族的妥協(xi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 ④體現(xiàn)出法律的均衡和約束
A.①②③④都正確 B.①②③④都不正確
C.①②正確,③④不正確 D.①③正確,②④不正確
12、羅馬法是羅馬文明留給后人較持久的遺產(chǎn),較初是從習慣法發(fā)展而來,但羅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羅馬習慣法較好的歷史文獻是
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
13、從羅馬法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可以清晰看到人類社會法律的產(chǎn)生和演變過程 羅馬法合乎
邏輯的演變過程是
A.習慣法—習慣總結—習慣—法 B.法律理論—習慣—法—習慣法
C.法—習慣—法律總結—習慣法 D.習慣—習慣法—法—法律總結
14、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告誡民眾:“君主政體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墮落和失勢,同樣地,被人當作權利來爭奪的世襲,則是對我們子孫的侮辱和欺騙。”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jù)是
A.人文主義 B.民族主義 C.天賦人權說 D.三權分立學說
15、1787年憲法是獨立后的美國從邦聯(lián)發(fā)展成為聯(lián)邦制共和政體,其重要作用是
、俳Y束了松散狀態(tài),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 ②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權益的要求
、鄞_立了美國的責任內(nèi)閣制 ④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英國革命歌法國大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fā)生的地區(qū)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這表明,英法資產(chǎn)階級的成功標志著
A.工業(yè)生產(chǎn)方式確立 B.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勝利
C.新社會制度的勝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17、《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的閉會時期,如果兩院有少有多數(shù)要求開會,總統(tǒng)也必須召集兩院。”這說明
A.總統(tǒng)控制議會 B.總統(tǒng)權大,議會權小
C.總統(tǒng)的權力受議會限制 D.行政權與立法權相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