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近年來,在對診斷教育的一片聲討中,入學率成了眾矢之的,老師急功近利,孩子加班加點,都是因為入學率在作怪。由此,我們或許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出這樣一個推論:要想把孩子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要想讓教師的功利主義教育思想退位,就應該首先在教師績效考核指標中取消入學率。
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教育部才下發(fā)布了《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把入學率作為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對此,多數網友持贊同意見,但同時也對這項措施的落實持懷疑態(tài)度。
筆者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取消入學率指標說易也易,說難也難。入學率作為一項數據可以輕易取消。但是,教師績效考核中的各項成績指標,卻與入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還有激烈的入學競爭,教師績效考核就永遠擺脫不了入學率的陰影。
之前有些地方教育部門為了減輕孩子壓力,不準學校公布孩子成績,不準用成績給孩子排隊,結果怎樣?還是有家長千方百計地打探孩子成績,即使學校不給孩子位置,家長之間也要進行相互攀比。況且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仍在暗地里用入學指標評估學校,這樣勢必導致學校用孩子成績給老師排隊。
實際上,多數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入學率只是用在畢業(yè)班老師身上,主要是把入學率與入學獎金掛鉤。而對于其他教師的考核,雖然沒有入學率這項指標,但學校也很重視對基礎年級的過程管理,往往通過名目繁多的聯考診斷,用孩子成績給老師排隊,對老師進行量化,其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入學率的比拼。
原來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的弊病,就在于用孩子的成績人為地擴大教師績效工資以及職評之間的差距,以此來刺激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結果導致教師的功利義教育思想越來越嚴重,使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發(fā)生偏移,“愛孩子”變成了“逼孩子”和“壓孩子”。所以,對教師績效工資怎樣與實績掛鉤,還需要慎重考量。
筆者以為,對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應放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只有在診斷教育和功利主義教育退位的語境之下,教師績效考核才能真正與入學率脫鉤。否則的話,即便強行取消入學率指標,教師績效考核還會與入學率藕斷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