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 對話
幾年前,西城率先在北京市試點外地生參加“小學”電腦派位,但參加試點的學校只有幾所。2008年開始,外地生參加“小學”電腦派位的學校擴至全區(qū),西城區(qū)也實現(xiàn)了對區(qū)內(nèi)所有孩子的小學“同城待遇”。
作為較早參與西城區(qū)“小學”接收外地生派位的中學之一,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校長張延華昨日表示,外地生與本地生“同城待遇”比單辦打工子弟校的效果要好很多,這種模式不能只集中在幾所學校,應該鋪開。
現(xiàn)狀
外地生派位趨于均衡化
新京報:學校從什么時候開始接收外地人員子女的?
張延華:大概有五六年了,當年西城指定了幾所中學試點,我們學校是其中之一。
新京報:目前學校本地生跟外地生是怎樣一個比例?
張延華:初三8個班,共有200人左右,其中北京孩子只有50多個。初一、初二北京生源占大部分。
新京報:為什么初三的生源比例跟初一初二的有這么大的差距?
張延華:當初西城試點外地生參加“小學”電腦派位時,只指定了幾所學校接收,造成了當年派位來的外地生比本地生多。2008年開始,西城區(qū)開始將派位在各個學校均衡化,我們派位來的北京孩子相對多起來,現(xiàn)在我們初一有孩子147人,其中外地生占40多人。
問題
到初三時孩子紛紛返鄉(xiāng)
新京報:學校是較早參與接收外地生電腦派位的,這個政策對學校有哪些利弊?
張延華:剛開始接受電腦派位時,學校老師挺想不開的,身為老師,總希望能看到自己教出的孩子有所成就,可大部分外地孩子中考不到就返鄉(xiāng)了。每個班級的人員隨時流動,對孩子的情緒多少也有影響。
新京報:這種流動情況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張延華:初三上學期開始,就陸續(xù)有孩子提出回鄉(xiāng),拿初三6班舉例,初一的時候,班里有26人,現(xiàn)在只剩下17人,這17人里包括5個北京孩子。
新京報:這種人員流動對學校影響大嗎?
張延華:多少有一點影響,如果外地生多的話,走的人多,到中考時學校就沒剩多少人了。而且很多回鄉(xiāng)的外地孩子中大部分的學習成績都很不錯。
新京報:學校的外地生是所有的都回原籍中考嗎?
張延華:不全是回原籍,有三種方式。一是在北京借考然后繼續(xù)借讀;二是可以考北京職高,畢業(yè)后在北京找工作,因為北京職高接收外地生報考;三是回原籍。
前景
讓外來生享受同等待遇
新京報:西城率先在北京實行小學同城待遇,你認為這個政策的意義何在?
張延華:西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是可行的,比單辦打工子弟校的效果要好很多。現(xiàn)在提倡教育均衡化,如何讓外來生享受到同等待遇,這也是一種方式。但這種模式不能只集中在幾所學校,應該鋪開。如果只集中在幾所學校,學校大部分是外來孩子,不能融入到北京孩子的學習氛圍中,這種改革的目的也就達不到。
智康教育:優(yōu)秀的N對一個性化輔導、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小學數(shù)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滿足小學、小學、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類人群課外補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