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一、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焦點。
父母常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診斷考了幾分?班上位置多少?),如此一來,就是教導孩子,你做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了取得這些外在的肯定。
如果父母親能教孩子,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別,在于不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該跟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當然值得高興。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這么做,就會培養(yǎng)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二、培養(yǎng)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觀。
孩子的學習動機被扼殺的原因之一,是父母親只認為,在學校診斷成績良好,才是未來有出息的助力。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而造成孩子過多壓力。
三、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彈性。
要讓孩子永保學習的熱忱,除了先讓孩子真心喜歡上學習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養(yǎng),就是“學習彈性”。
所謂的“學習彈性”指的是,一個人處理壓力,面對挫折跟接受挑戰(zhàn)的能力。具有學習彈性的孩子,能有效地處理學習挫折,不良成績,負面評價,以及學習壓力。
(1)幫助孩子做正面的歸因。
學習彈性的培養(yǎng),首先應著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遇到挫折時,負面消極的想法,會使人壓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廢;而正面積極的念頭,則會讓人擁有很好的的抗壓及抗挫能力。
因此,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父母親應該幫助他學會做樂觀正面的歸因。
例如孩子診斷沒考好,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我很笨!”,而正面積極的念頭是“我這一次沒考好……”;成績沒有其他同學好時,孩子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別的小孩都比我聰明。”,而正面積極的念頭則應該是“我還沒找到較有效學習這門知識的方式。”
觀察孩子的歸因,輔導孩子做正面、積極的思考,就能幫助他提高學習彈性。
(2)幫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課。
面對念不完的課本,做不完的題目,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壓力。這個時候,父母親給孩子較好的協(xié)助,是幫他將內容做切割,大目標切割為小目標,比如一天背十個英語單詞,做二十個數(shù)學題等等。只要按照這個計劃,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學會這門知識。
同樣的,在這里焦點要放在學習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成績上面。
掌握了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的技巧,就能讓孩子從心出發(fā),熱愛學習。
|
小一至小五年級期末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