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請檢查你輸入的網(wǎng)址是否正確。
2.如果您不能確認訪問的網(wǎng)址,請瀏覽愛智康網(wǎng)站地圖查看更多網(wǎng)址。
3.您也可以返回首頁。
青少年的成長,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青少年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以下列舉的四例,或許在你的身邊正在發(fā)生著,來看看應對這些問題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法吧。
外婆去世后我睡不著
一名中孩子:4年前外婆去世,看到外婆冰冷地躺在那里,我感覺呼吸都困難了。后來,我晚上都不敢睡覺。較近這種緊張感又來了,幾天幾夜睡不著覺,一直出冷汗。
心理咨詢師:外婆去世對你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打擊。由于家人的忽視,你當時強烈的情緒體驗沒能得到及時的宣泄。這種急性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給你的心理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以至于時隔多年你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感受。到了后來,當時的害怕情緒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對害怕情緒本身的害怕從而導致失眠等癥狀。建議你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聯(lián)系,讓其帶領(lǐng)你直面當時的創(chuàng)傷,把緊張和害怕的情緒宣泄出來。
讀初中了還咬指甲
一位母親:兒子今年15歲,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但就是喜歡咬指甲,一雙手被咬得很難看。怎么辦?
心理咨詢師:這種習慣在青少年或是成年人當中并不少見,大多都是下意識的行為。導致這一行為的原因不是的,可能單純是習慣性動作,也可能是由于缺乏某種維生素而引起的。如果這種行為頻繁且影響到他的生活與學習,你應該帶兒子到醫(yī)院做相應的檢查;如果情況不嚴重,建議你先與兒子做些溝通。然后,運用行為糾正的方法,比如在兒子的指甲或是手指上涂上少許風油精,當兒子下意識咬指甲時,不會感到很不舒服。這樣反復嘗試,他會從主觀上漸漸地遠離這種行為。
總克制不了自己的沖動
一名初三孩子:我現(xiàn)在很沖動,每次和同學發(fā)生一點小爭執(zhí),都會有打人的欲望。我也知道這樣不好,該如何克制這種沖動?
心理咨詢師:學會冷靜、理性、客觀地思考問題。人性中有本位固執(zhí)的細胞,需要自我認識,然后去改進。大事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沖動做錯事而后悔。你了解自己,但不能控制自己。每個人都會有沖動,有的人沖而動,有的人沖而不動,這和個性、環(huán)境、修養(yǎng)、年齡、閱歷都有關(guān)。也有些人,年輕時常為小事而沖動,年老時卻學會寬容和忍耐,但他已為年輕時的沖動付出了代價。因此,每當和同學之間發(fā)生摩擦時,建議你默念6字“等一等,悔不悔”。
老師將功課本摔到我臉上
一名初一孩子:在學校做訓練的時候,我做錯了一些題目,訂正了幾遍還是錯。老師失去了耐心,把本子丟過來砸在我臉上,我感到很尷尬。雖然知道老師是為了我好,但我一直記著這件事,晚上還做噩夢。
心理咨詢師:人其實是由三個我組成:一個“大我”,一個“小我”,還有一個就是表現(xiàn)出來的“自我”。老師的做法確實有些不妥,作為“大我”的你能理解老師,體諒老師的苦心,你是在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而“小我”卻并不認同,對老師的做法有看法,所以現(xiàn)實中的“自我”就不安了。晚上“小我”就溜出來騷擾你,讓你做惡夢了。試試不再想這件事,讓它自然忘卻,惡夢也會隨之消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