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長城》有關資料-小學四年級語文!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先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下面給大家介紹《長城》有關資料-小學四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城》有關資料-小學四年級語文
孟姜女哭長城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征集了數(shù)十萬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墻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fā)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墻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jīng)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墻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jié)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后,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蓯鄣呐尥蓿蠞h喜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聽說后,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chǎn)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zhí)地說:"這葫蘆結(jié)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jié)果,后經(jīng)村里人調(diào)解為:女娃娃屬于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yǎng),并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xiàn)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云,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于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diào)大批民夫修筑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shù),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fā)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范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后,決定去找丈夫,發(fā)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干糧和給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饑寒交迫、步履艱難,經(jīng)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于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長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墳墓后,宿愿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yōu)榧o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到長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1935年10月作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是毛主席率領紅軍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生動地表現(xiàn)了毛主席及其率領的紅軍勝利登上六盤山后遠望云天的情景,抒發(fā)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F(xiàn)在,在八達嶺長城腳下和858米好漢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這句話已經(jīng)成為表達決心、抒發(fā)英雄氣概與壯志豪情的名言,流傳甚廣。
長城賦
那家倫
正是十月仲秋。大地滿目金燦,青綠的樹林也透出點點早現(xiàn)的嫩黃。到處呈現(xiàn)著盛世的歡悅,孕育著豐收的歡樂,仿佛每一絲柔和的秋風里,都含著充沛的希望。
我們——全國民族團結(jié)征文發(fā)獎會的出席者,正隨著秋天剛勁的腳步去游覽八達嶺長城。一路上,來往車輛,如織如蟻。車窗口,閃現(xiàn)過一片片果實碩美金黃的柿林和那漫山遍坡的明麗的紅葉。我抑止住了瞻仰長城的渴念,我的心沉浸到悠遠的歷史歲月中去了……
人們常說萬里長城是秦始皇修的。其實,遠于戰(zhàn)國時代,燕、趙、秦等國因國防所需,就在北邊修筑起高大城墻。秦始皇在此基礎上,派大將蒙恬領30萬眾,“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止遼東,延袤萬余里”。
當今看到的古長城,是明代歷時百余年修建成的。這一石一磚壘砌起來的,高15-30尺、寬15-25尺的逶迤萬里的巨大建筑物,完全靠人力完成!明長城,西至祁連山,東起鴨綠江,全長12700多里,大多保存完好,這才有可能使我們觀覽到它騰挪跌宕、綿延越躍的巍巍豐采。
長城,被看作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血汗的結(jié)晶。長城,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紀念碑,被列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據(jù)說連宇航員從太空俯視地球時,長城也是較明顯的標志。中國的萬里長城,成為全人類的共同驕傲。每天,有多少遠方友人競相攀登這不朽的偉大工程。
八達嶺終于到了。長城,像巨龍似地迎面奔來,又矯然飛去。我奮力追隨人流登越到長城高處,縱目遠眺,山嶺起伏,剛毅沉雄的北方山巒,齊入眼眸。長城,真如一條巨龍,盡在險峻之處攀延。置身于歷史的風云變幻,任雨淋風吹,它岸然屹立在冰天雪地中,成為中華民族勇敢團結(jié)的化身。
面對長城上的臺、樓、關、隘等軍事設施,我眼前不禁涌現(xiàn)一幕幕古戰(zhàn)場上的壯烈殺伐。城墻,總是外側(cè)高險,許多地方下臨絕壁,當時要想攀越進來是極為艱難的。城墻里面,有石梯門洞,上下方便。每隔半里之遙,便有一墻臺,有的供巡邏放哨,有的供住宿及存放糧草,上層可了望、射擊,也能燃放煙火。在城旁高地上,筑有烽火臺,如遇敵情,晝?nèi)紵煟古e火,還鳴炮告急,千里陣地都能及時傳訊敵情。佇立城頭,野闊風勁。迎著浩浩風勢,耳畔不禁響起廝拼吶喊的號叫,眼前不禁幻化出搏擊戰(zhàn)斗的情景……
幾千年滾滾風云,偉大的中華民族能屹立于歷史的潮頭,自強不息,奮斗不屈,不正靠的是浩然挺立的萬里長城般的偉力,不正靠的是堅實不散的萬里長城般的向心力,不正靠的是各民族的牢固的團結(jié)!有了民族團結(jié)的長城,才有我們幾千年的燦爛的文明,才有了我們這座舉世為之驚嘆的地面的長城……
于是,我想到了我們這支拜謁萬里長城的隊伍。我們中,有朝鮮族、哈薩克族、侗族、土家族、苗族、回族、彝族、蒙古族、壯族、景頗族、藏族、滿族、維吾爾族,當然,還有我這個白族。蒼山與天山肩并肩,拉薩河與鴨綠江匯一起,長白山麓的金達菜與喜瑪拉雅的藏紅花根連根。我們,心連心地一齊謳歌我們壯美的民族團結(jié)。各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是一個千古不朽的主題。只有離心力的民族,必然會像砂粒一般散落。具有向心力的民族,才能“萬眾一心”,甚而,“把我們的血肉”,去“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望長城之外的塞外沃野,叢叢紅葉如此壯美;看長城之內(nèi)的重重山岳,仍還一片青綠。多妙啊,長城抵御了寒氣,給大地以青春與活力……
我在心底默念著——我們這個已經(jīng)有了一座民族團結(jié)的長城的偉大民族,將會建設起另一座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交織交光的不朽長城!我要做一塊這樣的長城磚,給生活獻一份美,為祖國出一分力!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長城》有關資料.rar |
《長城》有關資料-小學四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