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鑒賞詩歌語言
一、流程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 滂①
池上山寒欲霧。竹暗小窗低戶。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 “拙聘∏u啄黍。問陶令②、幾時歸去。溪月嶺云紅蓼岸,總是思量處。
【注】、倜枋潜彼卧~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詞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縣令之時。②陶令:指陶淵明。
請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簡要賞析詞的上闋中“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一句。
推導流程:
先進步,解讀詞句內涵。
根據語境,翻譯出該句詞的意思,“侵短夢”是說打破了短夢,而“秋聲”是指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析詞句的形式特點或運用的表達技巧。
本句運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通過“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環(huán)境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詞人的情感。
第三步,點明其表現的思想內容。
從景物描寫對詞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芭蕉雨”“侵短夢”,表現了詞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自主嘗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導流程] 雨聲 借景抒情 仕途失意的惆悵
【答案】 作者正在小憩之時,雨打芭蕉的聲音打破了自己的短夢。詞句借景抒情,通過雨打芭蕉之聲,既寫出了秋天的蕭瑟,又表現了詞人因仕途失意而產生的惆悵。
二、對點練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凝香齋①
曾 鞏
每覺西齋景較幽,不知官是古諸侯。
一尊風月身無事,千里耕桑歲有秋。
云水醒心鳴好鳥,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細細?黃卷,疑在香爐②較上頭。
【注】、倌泯S:原名西齋,位于濟南大明湖畔。曾鞏于1071年任齊州(治所今山東濟南)知州,齊州大治,該篇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爐:香爐峰。
(1)下列對這首宋詩的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
A.該詩首句點題,領起全詩,以下寫景抒情都是圍繞這句展開的。曾鞏身臨西齋,徜徉山水,忘懷世情俗務,“不知”只因“景較幽”,俯仰其間,心神愉悅。
B.頷聯寫曾鞏任職齊州,身閑無事,手持酒杯,臨風賞月;桑麻遍野,莊稼茁壯,可望秋季豐收。他不打理政務,醉心自然風物。
C.任所齊州較有代表性的風物是湖光和泉水。頸聯上句寫湖光,下句寫泉水。純凈的湖水使白云駐足,讓人心靈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蕩,悅耳清幽。
D.煉字精警,頗具匠心。“醒”“鳴”“清”“漱”四個動詞使意境靈動。詩句景情理俱在,讓人頓生賞湖景、觀流泉的雅興。
E.尾聯歸結全詩。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潛心書史,其清幽意境與高雅情趣讓詩人疑是在廬山香爐峰的景物較好的處。愉悅之情,如超脫世外,暗含辭官歸田之念。
BE [B項,“他不打理政務,醉心自然風物”理解錯誤,“身無事”是因齊州大治。E項,“暗含辭官歸田之念”于文無據。]
★(2)后人多認為此詩詩眼為首聯中的“幽”字,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著重考查詩眼“幽”,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題時,要從標題、內容、情感、結構等方面展開思考。西齋的景物特征、詩人的政治才干、大明湖的山水特點、詩人潛心典籍的雅興等,都是思考的線索。
【答案】 詩眼“幽”字,總攬西齋景物特征。①大明湖畔的西齋,地處幽僻之處,實為清幽境界。悠游庭齋,臨風賞月,樂而忘身乃一地方諸侯。身為齊州知州,政通人和,豐收有望,才有閑情探幽覽勝。②湖水清幽,白云駐足,好鳥幽鳴,泉清見石,寒流激蕩,好不讓人留戀喜愛?芍^幽景寄幽情。③悠游之余,潛心書史,感到無異于置身香爐峰,更顯得作者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詩無不緊扣詩眼“幽”字展開意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