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醉翁亭記》修辭手法-初中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的作者是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下面給大家介紹《醉翁亭記》修辭手法-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修辭手法-初中八年級語文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名篇。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文章采用多種修辭手法,如對偶、設問等,一眼就能看出;此外還有“錯綜”和“互文”等修辭方式,容易為人們忽略,因此有一提的必要。例如:
一、錯綜
1、風霜高潔:應是風高霜潔。意思是: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2、釀泉為酒,泉香酒冽:應是泉冽而酒香。
這種故意錯綜其語,屬于“錯綜”修辭格。(也有人稱為“蹉對”)
使用錯綜修辭格,有表達上使語勢矯健,不流于平淡。
二、互文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這里寫“負者”,有“歌于途”的,也有“休于樹”的。寫“行者”,有“休于樹”的也有“歌于途”的。
這種修辭方式,叫“互文”。(楊樹達編著的《中國修辭學》中,列為“參互、互備”。)
三、鑲嵌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絲竹”一詞,原在一起連用,泛指音樂。如《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
《琵琶行》:“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在《醉翁亭記》中,作者在“絲竹”一詞中鑲嵌了兩個“非”字,既否定了“宴酣之樂”不是音樂;也使句子起到舒緩的作用,意思顯得鄭重。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醉翁亭記》修辭手法.rar |
《醉翁亭記》修辭手法-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